你知道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心得体会吗?时间一直在变,我们的看法也一直在变,遇到这种情况,就十分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一篇好的心得体会,不一定要参考别人的见解,笔稿范文网编辑想尽全力地推荐一篇“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的文章给您,请查看探索更多最新的资讯!
该书前面内容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让我看的心惊胆战,虽然内容没有涉及过于血腥的画面,但是还是让读者感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同时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在那种环境中存活下来,这不仅仅是机缘,更是有强大的意志力吧!
感触很深的就是,以前的作者认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20多个人睡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进入集中营之后,环境改变了好多,曾经以为的做不到,也慢慢习惯了,好多人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吗?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有时候生活确实很苦,很残酷,把你打击的体无完肤,可是,我也慢慢意识到生活真的需要幽默,幽默让自己笑笑。然后迎接着苦难,我们继续生活!
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人不活着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每天虚度光阴!
《活出生命的意义》
20xx年第29本书。
《奇葩说》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应不应该886”里面诞总推荐的书,再加上这个简介,可以说非常吸引我了。自己过得不怎么样,老爱从书里去学别人到底是怎么活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个很大的启发引领我思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性,为了这个,才能活下去,而我的不可替代是于谁而言?于家庭?于工作?自己给自己打分,好像都不是太不可替代。有点悲凉,但也是警醒,说明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不够让自己无可取代,不够让别人没了我,让工作没了我,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如果是目前的我进集中营,应该生的意志并不会很强烈。
活着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同,但有些意义确是要通过不可避免的苦难才能彰显。找到自己为之愿意付出时间甚至生命的人和事,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有时候总感觉活得不够透亮,被情绪、功利支配,着急、焦虑,其实不过也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使命,如果真的心系庄严的使命,应该很多琐碎和细枝末节就真的不在意的,所以自己还真的是凡夫俗子一个。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希望接下来的人生,能够只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孩子快乐习得英语不断努力和钻研,形式很多,只希望自己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让性格中的倔强和不必要的自尊挡住了自己看清真正要走的那条路的视线,择一事,做一生,踏实前进。
人在悲伤的时候总喜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不如死了吧。
绝望到谷底的人选择了自杀,我曾经也动过这样的念头,但我问自己,你敢死吗?你能承受死前的痛苦吗?我想了想说,不能。最后不得不叹口气说,那就好好活着吧。
这本书是在看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中提到的,他在回答生命意义的时候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意义。
痛苦也好,欢乐也好,都是意义的体现。作者维克多是一名精神学家,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幸存了下来,研究了一套心理学的精神疗法他称为——意义疗法。
前几天奇葩大会上一个得躁郁症的女孩说,她时常感到生命毫无意义,想自杀,她问很多心理医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得到的答案都不能令她满意。最后她问了一个哈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教授笑了笑说,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啊,我们在追求意义本身,可是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与其陷入哲学的循环命题,不如去感受,去真实的活着,去拥抱,去谅解。
如果你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如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有所感悟,对你悲伤甚至绝望的心理有开示作用。
生命有什么意义?
胡适先生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第一部分 集中营的经历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有时,这种恐惧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第二阶段的主要症状是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这期间,情感进入一种死亡状态。
第三阶段,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要慢慢地重新培养这种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我们不能相信这是真的。除了由于集中营生活的压力突然消失带来的道德出轨外,还有两大因素可能损害被解放囚犯的人格:回到原来正常生活后的心酸和理想情景的幻灭。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是着重于意义的心理疗法)。同时,意义疗法还对所有的恶性循环群系和反馈机制进行散焦,因为它们在神经官能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做就破解了而不是持续地促进和强化神经官能病患者的自我中心症结。
追求意义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也只有这样,他才满足了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存在之挫折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这就是意义疗法所谓的“存在之挫折”。“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存在的意义;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不是由于欲望与本能的冲突,而是由于存在本身出现了问题。其中,追求意义过程中遇到挫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心理—动力
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因此,应毫不犹豫地以患者有待完成的潜在意义去激励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唤醒他内心潜在的追求意义的意志。
存在之虚无
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到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生命之意义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存在之本质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发现生命之意义的三种方法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苦难之意义
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换句话说,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集体神经官能症的三大表现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都是由于意义疗法中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弗兰克尔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追求真我,无问西东。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除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失去时,这时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是不是就像菊三宝老师内心呐喊的那样,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活着却换不来生活的安逸和内心的满足,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弗兰克尔博士现身说法,讲述他如何亲身经验,发明了“意义治疗法,”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而有的人早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集中营里不讲求人性,生活在里面的人就等于你的半个身子进入了黄土,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你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等待你的只有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各种折磨让人痛不欲生,面对这样的生活,放弃生命的人不是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着!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和你爱的人的一次烛光晚餐,也许只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会让你傻傻地笑,就想吃了蜂蜜一样甜,更重要的是,这是希望:将来,我们可能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作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不渴望得到呢?
弗兰克尔博士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是快乐的。他想活着,哪怕他只剩下光秃秃的身体,并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但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他想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美好回忆,他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是那样的快乐美好。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是幸福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太遥远,那么你去了解一下大冰笔下武汉商学院2014级一个叫白玛的学生,顺便翻翻他2016年9月22日的微博,他很好的诠释了希望这一词,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有一种冲动,一种想要飞去武汉拥抱他的冲动。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甚至不惜代价和死人抢夺。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足以看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能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所以我也明白了这篇文章真真打动我的是什么?也让我明白了我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选择乐观的活下去,不向命运低头。这样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同时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我看着天花板发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养育孩子,对于我的个人成长还是蛮大的。因为我开始静下心来想一些之前觉得很虚的宏观问题;比如:我希望我的小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能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我是很想理清一些思路,找到自己的答案。不能说我的答案就是对的;如果连自己都浑浑噩噩支支吾吾,怎能指望自己能清楚地跟孩子分享人生想法,从而能正面影响到他们呢?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结合最近读的其它文章,拼凑出如下感悟:
1.人生意义在于承担生活的挑战
身处集中营这样的极端恶劣条件下,囚犯卑微如蝼蚁,每日战战兢兢,命不由己。
他们中有百万富豪,有声名显赫的教授,医生,音乐家……,在踏入集中营的那一刻,所有这些世俗的成功都瞬间化为泡影,他们唯一真正拥有的只有赤条条的身体而已。
这样戏剧性的变化让我想到如今阿富汗的局势:阿富汗政府瓦解后,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就连国家信息部部长也逃亡异国,暂时以送外卖为生。所以啊,我们所处的世界从来就不是和平年代。
跟他们相比,我平日里所遭遇的挫败感与不如意,真是显得那么苍白和无病呻吟!
《金刚经》有一句话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会有消失的一天;不确定,变化都是正常的。所以,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个事物或感情,不要觉得它们就是人生意义的全部。
很多场景下,我觉得采用游戏的'态度也不错:把自己当做一个player,打怪升级;如果输了,也没关系,只是game over而已,重新再玩下一盘游戏嘛!
我以前习惯把人生意义想象成鲜亮,耸入云霄的形象。其实,人生意义就在我们的脚下。
人生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漫漫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化的挑战;阶段不同出现的挑战也会不一样。
脚踏实地,用心生活,敢于承担生活提出的挑战,采取行动,生活便有了意义。
所以啊,遇到困难,我就不要抱怨了,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啊!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比方: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来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生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希望我能拥有一种生存韧性:淡定地解决生活抛出的问题;可以低入尘埃,也可以高耸云端。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向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如果真的到了很痛苦的阶段,那提醒自己:眼前的也只是暂时的,但绝对不是绝境。问自己:“我能接受的最差的结果是什么?”能扛得住最差的后果;就会觉得,现在也不是那么糟糕嘛!
“我说,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所遭受的难以挽回的损失是什么?我推测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损失很少,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无论如何,我们的骨头架子都还没散掉。不管我们经受过多大的苦难,将来那都是一笔财富。我引用了,尼采的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2.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有做决定的自由。
人生就是由无数的决定组成的。
很多时候,我们实际已经做了选择,然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出于惯性做出的决定;很可能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有些场景,我们会轻易觉得:这件事好难!怎么这么难?我根本没得选择嘛!选择权根本不在我身上…等等
即使结果已成定局,我们仍有选择的自由;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还是以消极的态度面对。
选择成为一位正直坦荡的人,还是选择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不惜颠倒黑白?不要借口环境的恶劣,不要依托于别人怎么怎么样。我们始终拥有坚持自己原则的自由,“我们有太多的苦难要经受,因此必须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流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感动。
以前一直认为:在别人面前流泪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但是后来渐渐觉得不是这样:每次流泪都会带动我反思;自己是因为什么流泪?是因为恐惧,生气,还是委屈?如果是恐惧,恐惧什么?这么深究下去,是能够比较深入地观看自己的内心的。所以说啊,眼泪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的内心受到触动时,才来找我们,提示我们信息。它见证了我们在生活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流泪之时,正是我们在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经历可谓曲折和传奇。他本来有机会逃出纳粹的魔掌,接到美国驻维也纳领事馆领取移民签证的邀请,怀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他却选择了留下。书中写到:年迈的父母闻讯后欣喜万分,他们一直指望着我能够平安离开奥地利,然而我却变得有些犹豫。我真能忍心撇下双亲,让他们独自面对等待着被送往集中营的厄运吗?身为儿子,我的责任在哪里?我应该移居到一块能够让我安心创作的乐土吗?是集中精力发展我的意义疗法,还是应该担负起儿女真正的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护父母?我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也是一种两难境地,人们通常希望得到“上苍的暗示”。正在此时,我注意到了我家桌子上的一块大理石。我向父亲问起它的来历,他告诉我说,这是他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的犹太会遗址上发现的。他把这块石头带回了家,因为上面镌刻了《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向我解释那些希伯莱文字说,它代表了《十诫》中的一条。我急忙问道:“是哪一条?”他答道:“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就在这一刹那,我决定留下来,陪伴我的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留下的代价是沉重的,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弗兰克尔在晚年的表现。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长久的爱好是登山,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以下是笔稿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繁星春水》的读书心得”,在我们经历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是时候写篇感言了,把自己目前的状态铭刻下来,感言能够帮助发表人表达内心也能激励他人,你了解过哪些优秀的感言呢?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军官家庭。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樱花赞》,《归来之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在诗人的《往事》中可知。这首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见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写下的。母亲在冰心一生中是可靠的避难所。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毕业有二十载了,昨天女儿的学校为家长们安排了一项亲子活动,读名著《繁星,春水》写读后感。在高中时,记得老师们也要求写《繁星春水》的读后感想,也忘了当年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写的。是用心去写?还是为了应付老师安排作业去完成的?现在都想不清楚了。
今天晚上我安静地,认真地读了《繁星春水》一遍。说句心里话,不怎么明白冰心女士所写的诗是什么意思。后来读了两遍,再读一遍,这是我完整的读过的第一篇现代诗文。读完后让我感动的是冰心女士是多么爱她的家庭,尤其是妈妈。她常常将自己从生活中获得到的新鲜感受生动而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诗词中我也能感受到冰心女士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诗中也明显的反应了冰心女士对慈母的爱,那心纯洁的爱。现代的人生活太完美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只有无数的要求,学习、工作方面,父母们都付出应有的能力。
从《繁星春水》的诗里,我最有感触的一段是——“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这小诗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无私奉献。当孩子们烦恼、痛苦、伤心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现在自己也做妈妈了,也能体会当年妈妈对我们的关怀。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妈妈对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但愿自己的孩子看了《繁星春水》也会有所感想:“可怜天下父母心”。而这怎么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呢?以后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范本,通过了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叙着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我爱世间所有的一切,更爱读书。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寒假里,学校组织我们上网读书,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军官家庭。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樱花赞》,《归来之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在诗人的《往事》中可知。这首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见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写下的。母亲在冰心一生中是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
《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蜗牛在杯子里爬来爬去,哇,这么光滑的玻璃,它怎么不会滑下去呀?风停了,雨住了,外面的水已经漫过了道路两旁的台阶。不敢让人知道怕被遗弃。美丽的春天,我爱你!浩瀚的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我从我刚落地时,就比别的孩子矮。”让环保的绿色和希望一起成长吧!
《繁星春水》的主题歌便是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从《繁星》中“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我读出了冰心对于伟大母爱的赞颂,母亲的爱是最圣洁的爱,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无法比的。冰心眼中母爱是极其伟大的,她也非常爱孩子,“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都散发着生命的光彩。“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强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是冰心对于春晨的赞美,春天的早晨是如此可爱,让人的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
《春水》中“弟弟!且喜又相见了,我回忆中的你,那能像这般清晰?”写出了冰心与弟弟间的深厚情谊。她对于弟弟的思念和相见时的激动与喜悦。从“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以知道,冰心的童年是布满着梦,布满着童稚的幻想的。
她后来出国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用笔来写出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背井离乡离开了至爱的母亲的她,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她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夜,即将入睡,月光洒在书桌上,我拿起那本闪闪发亮的书,翻开了……这本书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今天我细细品味了《繁星·春水》,一翻开,几行黑色的字体,把我的心都拉过去了:“梦里采撷的天花,梦醒来不见了——我的朋友!人生原有些愿望!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一时间,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凄凉又带有些美丽的画面:春,已过去。干枯的枝干七零八落的,上面只点缀着五六朵残留的花朵。鸟儿拍着翅膀飞离了,仅留的花朵也飘落满地,地上是一片鲜红的,温馨的,又凄凉的。鸟飞花落只剩干枯的枝干,这仅仅在一时之间。
我继续看下去“生命不也是这般的一瞥么?”这反问,问得我心头一颤!是啊!生命不也是花开花谢这么短暂的一时吗?在做作业时,我总是想着今天别做了,反正还有明天,出去玩玩吧,每次都是在最后几天里手忙脚乱地赶作业,赶得又累又困却又无奈,谁叫我刚开始不抓紧时间呢!常常悔之晚矣。
“嫩绿的芽儿,发展你自己!”;“淡的花儿,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牺牲你自己!”是啊,人生是短暂的,他需要我们去热爱去发展,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冰心女士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我才领悟出了这首诗的含义:母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继续读下去,更是明白了许多道理。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深深触动了。深夜,我捧着这本书——《繁星·春水》迟迟不能入睡……
同学们!在这美丽的世界上,我们更需要的是自信呀。它不仅是灯的照亮,更是照亮后的燃烧,燃烧后的宁静,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成功。
读完《繁星春水》这篇诗集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触,冲撞着我的心灵,那是一种内心的升华,是一种对爱的诠释的释放。它是冰心的作品之一,也是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这篇诗集,却让我有无限的感触。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的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这短短的诗句却体现着如此伟大的精神,可想而知,冰心奶奶在写下这篇诗句的时候也是悉心思考过的。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便近乎完美的赞扬了那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间的母爱都是无私的,都是不容否认的。而且,动物尚且懂得母爱无私,更何况是人呢!而冰心奶奶用这样一句诗,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酷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如果你不懂得当时的背景,或许你无法感受到它真实的含义,而在当时大环境下这样的诗句,不知道鼓舞了多少中国正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解放即将到来,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这样的喜悦之情,又岂是一句两句能讲的清楚的。而当时的环境下,是即使是内心喜悦,也无法表现在言辞上的,所以只得用光明和春天来照应了。
冰心奶奶的诗句是茫茫夜空中的一颗繁星,照亮的是一种诗风,照亮的是一个时代。生活就是她诗的来源,她的诗更是散发着时代的馨香,侵透着这个时代,开创着清新明丽的诗风。
“繁星春水”告诉了我很多,相信这也是冰心奶奶想要告诉大家的,爱无限,母爱更是伟大,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信心的面对未来,在任何灰暗的环境中总能找到光明。也许,人生就该如此。
《繁星·春水》中,有许多写母亲的小诗,它们赞颂了伟大的母爱。其中,令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一首:
母亲呵!
天上的风而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是啊,当风雨来临之际,鸟儿归巢,人儿投进母亲温暖的怀抱。家、母亲,像温暖的港湾,随时接纳疲倦受伤的我们。在我们又冷又饿的时候,母亲总在舒适温暖的家中等待着我们;在我们伤心难过,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会像知心朋友似的帮我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她有时又像高明的心理按摩师,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从容、淡定。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雪。我开心极了!雪一停,我就拉着妈妈出去堆雪人,但妈妈说:"外面太冷了,你戴副手套吧!"妈妈见我嘟着嘴,只好自己戴着手套与我出去了。外面白雪皑皑,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玩。我们开心地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很尽兴!
打扫战场时,有的小伙伴搓手哈气,似乎怕冷似的。我竟然不觉得手冷!怎么回事?低头一看,我的一双手上戴着舒适温暖的绒手套。我赶紧看向妈妈。她的手套不见了!她的手红红的,猛然之间,一股暖流涌向全身——这就是妈妈,不知不觉间,把爱给予你,将温暖传给你!
母爱就像春日的繁花,让人赏心悦目;母爱就像夏日的清风,驱除心头的燥热;母爱就像秋日的硕果,给人芳馨甜蜜;母爱就像冬日的暖阳,使人温暖舒畅!母爱多么伟大,它会呵护我们长大!
我要高声赞美你,给我无私大爱的母亲!
本文网址://m.gx86.com/gongzuowenshu/104878.html